1. 作业标题:作业(1)截止时间:2015-07-14
  2. 作业要求:

    作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数学变式教学的认识。

    要求:字数800字以上。不得抄袭或网文。

  3. 发布者:温云集

作业(1)

提交者:李彩红     所属单位:五华县中兴中学     提交时间:2015-07-02    浏览数:59     


刚看到题目我还愣了一下,什么是教学变式?经了解,它就是我们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能力,它所涉及的思想方法我都很喜欢,有一些也会经常用到,下面就简单介绍下我对“变式教学”的认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它的含义。所谓“变式”,就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命题进行合理的转化。即教师可不断更换命题中的非本质特征;变换问题中的条件或结论;转换问题的内容和形式;配置实际应用的各种环境,但应保留好对象中的本质因素,从而使学生掌握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

    我对教数学的理解是:教会学生如何解决问题,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变式教学”算是不谋而合。我们不应为“教知识点”而讲课,而应为“知识点如何来,如何用”而讲课,这就需要在授课中灵活运用变式教学达到效果。

就以习题课和复习课为例,习题课可以用习题变式的方法,用时应以本章节内容为主,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复习课的习题变式不但要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还要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联系。用时不能“变”得过于简单,过于简单的变式题对学生来说是重复劳动,学生思维的质量得不到很好的提高;也不能“变”得过于难,难度太大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选择课本习题进行变式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现状,在适当的范围内变式。

     当我们学到整式乘法公式时有个这样的题目:已知a+b=7,ab=12求a+b,这道题比较简单,由a+b=(a+b)-2ab把已知的代入就可以求得答案。如果你认为这就讲完那你就错了,这道考的是完全平方公式及公式的变形,在a+b、a-b、ab、a+b四个代数式中只有知道两个就可以通过公式的变形求出其余的两个,它涉及的公式变形有很多,我们可以通过这道题把这些公式都考虑进来,分析清楚,再自己出题让学生再解答。如:已知a-b,a+b求ab或a+b,再或者是已知a+b、ab求a-b,通过对公式的了解进行解答才能完完全全掌握公式,才可以说掌握了这种题型,尤其是后一题,须先求得a+b,进而才能算a-b,对学生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道题不会出了又出,但这种题型一定会出,所以是以这道题来了解这种题型而非仅仅解这道题目,这时变式教学似乎是很好的帮手哦!

但教师不能总是自己变题,然后让学生练,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变题,然后再练习,这样能更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习时不只是停留于事物的表象,而能自觉地从本质看问题,同时学会比较全面地看问题,注意从事物之间的联系的矛盾上来理解事物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和减少思维僵化及思维惰性,从而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课堂教学的内容。

      变式教学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我常用的方法之一。有一句话叫用过才知道好,因为喜欢,罗嗦了一点,若有不对之处还请指出。


附件

  • 刚看到题目我还愣了一下.doc     下载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