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初中信息技术(2)班作业截止时间:2015-07-14
  2. 作业要求:
     

    通过课程学习,请您在七、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材中,任选一个课时,撰写一篇教学设计并提交。教学设计模板下载

    作业要求:

    1、抄袭或网上复制他人的文章,评定为不及格。

    2、请注意提交上来的作业的版面。注意格式、字体、字号、行距等。

    4、作业截止提交时间为714

    温馨提示:

    1、请在截止提交时间之前提交,过期无法提交。

    2、作业不合格可在截止日期前重新提交。

    3、为方便大家阅读,可转.swf格式后上传附件(百度Word转swf可搜索到相关软件)

     

  3. 发布者:葛小英

初中信息技术(2)班作业

推荐!

提交者:陈庭     所属单位:梅州市梅江区联合中学     提交时间:2015-07-14    浏览数:3     

“教学设计与反思”撰写要求及模板

基本信息

课题

 PPT制作相册

作者及工作单位

陈庭    梅江区联合中学

教材分析

1Powerpoint制作相册》是在学生学习了在Powerpoint幻灯片中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等对象的方法之后的一节综合实践课。

2.让学生学会运用PPT制作动画相册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初二级学生,大部分学生对PPT有一定的认识,加上学生对制作相册比较感兴趣,所以课堂效果较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初步掌握在Powerpoint中运用图片、艺术字、文本框进行综合处理问题的方法;

2.      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综合实践操作能力;

发挥学生设计才能和创意,并学会评价作品。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在幻灯片中插入各种不同的对象,如图片、艺术字、文本框、声音等,对图片进行不同形状的选择,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实现用Powerpoint软件来制作电子相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让学生获得用Powerpoint制作相册知识的同时,体会在Powerpoint中结合文字、图片等的处理效果,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2.     使学生对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PPT中图形的设置、自定义动画与幻灯片切换的设置;

2.     设置相册中图片、艺术字、文本框之间的位置关系,图片形状的选择;

利用Powerpoint软件处理信息,并以恰当的表达方式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难点:

1.     插入对象(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的格式(色彩搭配、位置摆放)设置;

2.     PPT中图形的设置、自定义动画与幻灯片切换的设置

3.     如何选择恰当的多媒体信息组织和表达形式,并通过技术手段的实施呈现理想效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教师一边讲一边演示:

教师提问:【问题一】:为了保存照相机留下的美好时刻,同学们会采用怎样的保存方式呢

【问题二】从相册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跟传统的相册有什么不同?

【问题三】:这些信息在相册中的位置关系是如何的?

 

 学生观看老师放映的PPT,并回答问题

 

 

 

 

 首先提问学生是“怎么保存相片”,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逐渐进入课堂主题。然后给学生看已经制作好的相册“我的大学生活记”,让学生生回答从所看的相册中,可获得哪些信息?

 

 

 

 

情景创设

老师:假如同学们也要制作一个相册,用PPT可以怎么做?

学生思考如何完成,进行让学生知道刚才观看的PPT用了哪些效果

让学生带着兴趣进入教学内容——“自己想制作相册”

简单复习

教师一边讲一边演示)1.选择幻灯格式

2. 背景图片插入

3.  艺术字的插入

4.  文本框的使用

5.  插入文件中的声音文件

 

 

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让学再次熟悉前面学习内容,方便后面的相册制作内容更丰富。

新课讲授

(教师一边讲一边详细演示)

 

 

 

1.  选择相片形状

【问题一】如何选择相片形状?

【师 生】(学生讨论、教师讲解演示)我们可以选择与传统的相片形状不同的形状,如圆形、星形、爆炸形等。

制作各种形状相片的方法:(教师演示)

1)  选择“自选图形”,一般选择中的间的空白区域较大的图形,如椭圆。在幻灯片上画出自选图形。

2)  右击已画好的自选图形,选择右击菜单中的“设置自选图形格式”,打开“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对话框。

3)   选择“颜色和线条”选项卡,点击“填充”选项下拉框,选择“填充效果”,打开“填充效果”对话框。

4)   选择“图片”选项卡,打开“选择图片”对话框,找到自己想要的相片,按确定。

5)  去掉“自选图形”的边线:回到“设置自选图形格式”,点击“线条”颜色下拉框,选择“无线条颜色”。

6)  相片制作完成(把鼠标放到相片周围的空心圆点,可改变相片的大小)。

 2.  自定义动画

【问题一】如何设置自定义动画?

1)        【师、生】(学生讨论、教师讲解演开“自定义动画”对话框

2)        单击选中要设置动画的对象

3)        在页面右方出现的“自定义动画”对话框中对所选中的对象进行设置

3.  幻灯片切换

【问题一】幻灯片切换该如何设置?

【师、生】(学生讨论、教师讲解演示)幻灯片的切换是指幻灯片背景图片的切换。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方式,同样可以添加相册的动态性,增强相册的可欣赏性。

设置幻灯片切换的方法:

1)        选中菜单栏中的“幻灯片放影”,然后选择“幻灯片切换”,打开“幻灯片切换”对话框

2)        选中幻灯片,可对当前幻灯片进行切换设置

4.  保存相册

【问题一】该如何保存相册?

【师、生】(学生讨论、教师讲解演示)保存该相册的方法与一般的方法相同。

保存相册的方法:

1)   通过菜单栏上的“文件”,然后选择“保存”或“另存为”,将相册保存到相应路径

2)   通过常用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将相册保存到相应路径

(三)、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首先复习了前面所学的有关Powerpoint的知识,即幻灯片格式、文本框使用、艺术字插入、声音文件的插入等,学习了三个新的知识点,即如何改变图片形状、设置自定义动画与幻灯片切换等。体会了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即如何制作相册。

示)设置自定义动画,添加相册的动态性,可能增强相册的可欣赏性。

自定义动画设置方法:

选中菜单栏中的“幻灯片放影”,然后选择“自定义动画”,打

学生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学习新内容

 

4)        开“自定义动画”对话框

5)        单击选中要设置动画的对象

6)        在页面右方出现的“自定义动画”对话框中对所选中的对象进行设置

3.  幻灯片切换

【问题一】幻灯片切换该如何设置?

【师、生】(学生讨论、教师讲解演示)幻灯片的切换是指幻灯片背景图片的切换。设置幻灯片的切换方式,同样可以添加相册的动态性,增强相册的可欣赏性。

设置幻灯片切换的方法:

3)        选中菜单栏中的“幻灯片放影”,然后选择“幻灯片切换”,打开“幻灯片切换”对话框

4)   选中幻灯片,可对当前幻灯片进行切换设置

4.  保存相册

【问题一】该如何保存相册?

【师、生】(学生讨论、教师讲解演示)保存该相册的方法与一般的方法相同。

保存相册的方法:

3)  通过菜单栏上的“文件”,然后选择“保存”或“另存为”,将相册保存到相应路径

4)   通过常用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将相册保存到相应路径

 

 

 

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首先复习了前面所学的有关Powerpoint的知识,即幻灯片格式、文本框使用、艺术字插入、声音文件的插入等,学习了三个新的知识点,即如何改变图片形状、设置自定义动画与幻灯片切换等。体会了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即如何制作相册。

听讲、思考

回顾内容

 

练习

 

现在同学们想不想自己亲自制作相册呢?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组素材,分别是明星照、汽车等,还有许多漂亮的背景图片。例如同学们可以以“我喜欢的明星”为题制作相册。请同学们充分发挥你们的创意吧。(同时播放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完成作品)

 

根据所学内容,制作自己喜欢的动感相册

熟悉掌握所学内容

展示、评价学生作品

评价学生作品

展示、评价自己或他们的作品

通过自评和他评,提高审美能力,得到情感升华。

课外作业

 请同学们收集素材,以校园风景录为主题,制作相册。

收集相关图片资料,按要求完成作业

巩固学习内容

课堂结语

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我们学会了运用Powerpoint制作动态的电子相册,既可以保存我们的美好回忆,又可以使我们的相册更精彩。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我们这节课所学的知识,使我们的生活也更精彩。

思考所学

学有所思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之用PPT制作相册

 

1、选择相片形状

2、设置自定义动画

3、设置幻灯片切换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兴宁一中高一( )班  共  人

评 价

人数

满 意

 

一 般

 

不满意

 

 

教学反思

因为所选主题较实际,学生兴趣较高,总体不错。

内容较多,可适当删减。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