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学生主体学习的地理教学设计截止时间:2015-07-14
  2. 作业要求:

    题目:

    请您结合学习内容和任教学生的特点,自选内容,编写一篇(1课时)突出学生主体学习的地理教学设计

    要求和提示:

    1.作业请勿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2.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

    3.研修作业截止提交时间:7月14日。

     

  3. 发布者:丘秀霞

学生主体学习的地理教学设计

提交者:徐会英     所属单位:蕉岭县蕉岭中学     提交时间:2015-07-14    浏览数:0     

基本信息

课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运动----四季和五带

作者及工作单位

 徐会英

蕉岭中学

教材分析

本课时四季的产生在前两节的基础上,通过复习,得出了同一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不同,产生了四季。五带的划分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填图并指图说明五带的名称及划分的依据,通过五带的天文和气候特征来说明各带的特点。

学情分析

本课时四季的产生在前两节的基础上,通过复习,得出了同一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不同,产生了四季。五带的划分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填图并指图说明五带的名称及,划分的依据,通过五带的天文和气候特征,(有时间可做填表、填图,并做整章的练习)。本课也可以通过看录象、电脑课件、幻灯片强化巩固知识。然后,总结归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四季的产生;

2、使学生了解五带的划分。

3、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初步建立科学的唯物主义宇宙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四季的产生和五带的划分。

教学难点:四季的产生。

 

 

教学过程:

[提问]:(1)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带来了一天冷热的变化,早晚冷,中午热。可是一年中同样是正午,夏季和冬季的温度明显不一样,谁能用刚学过的公转的原理解释这个问题?

  想一想:先让学生回忆地球公转轨道图,重述二分二至点,太阳的直射位置。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了地球在公转中,同一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不同,产生了四季。

[板书]1、季节变化:

  (2 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可讨论若地轴垂直公转轨道面,会如何?)

[板书]2、五带的划分

  [小组活动]4-5人)

  要求:

  1 读五带的划分的内容,总结出划分五带的两个依据。

  2 画图填写(1)五带的名称 2)五带划分的几条界限

  3 (每2组分配到一个带)派代表上台,先在黑板上填写自己所在带的名称,划分的界限。

  再介绍这个带的特点,太阳照射、昼夜长短、气候、景观、人们的生活、物产等,可参考书上的图片。其他同学互相补充。

教师指导并点评。

小组活动,阅读五带的形成通过互助学习,找出五带划分的依据,派代表介绍自己所代表的温度带的情况。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提问]

 

 

 

 想一想

 

 

 

[师生共同讨论]

 

 

[小组活动]

 1)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带来了一天冷热的变化,早晚冷,中午热。可是一年中同样是正午,夏季和冬季的温度明显不一样,谁能用刚学过的公转的原理解释这个问题?

先让学生回忆地球公转轨道图,重述二分二至点,太阳的直射位置。

 

2 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可讨论若地轴垂直公转轨道面,会如何?)

 

 

得出了地球在公转中,同一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不同,产生了四季。

[小组活动]4-5人)

要求:

  1 读五带的划分的内容,总结出划分五带的两个依据。

  2 画图填写(1)五带的名称 2)五带划分的几条界限

3. (每2组分配到一个带)派代表上台,先在黑板上填写自己所在带的名称,划分的界限。

再介绍这个带的特点,太阳照射、昼夜长短、气候、景观、人们的生活、物产等,可参考书上的图片。其他同学互相补充。

 

小组活动,阅读五带的形成通过互助学习,找出五带划分的依据,派代表介绍自己所代表的温度带的情况。

 

 

 

 

板书设计

   1.四季的变化:

  2.五带的划分:

示意图: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小组活动,阅读五带的形成通过互助学习,找出五带划分的依据,派代表介绍自己所代表的温度带的情况。

 

 

教学反思

本课时是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来认识四季的产生,通过复习地球的公转规律,得出同一地区在轨道不同的位置,获得的太阳光热不同,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五带的划分则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填图并指图说明五带的名称、分布、界线、划分的依据,通过对五带的天文标准和气候特征来说明各带的特点。这两个知识点很难理解,作为初一的学生,要理解清楚,难度很大,所以要求学生先弄清楚名称和分布。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