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学生主体学习的地理教学设计截止时间:2015-07-14
  2. 作业要求:

    题目:

    请您结合学习内容和任教学生的特点,自选内容,编写一篇(1课时)突出学生主体学习的地理教学设计

    要求和提示:

    1.作业请勿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2.最好先在文档编辑器word软件里编辑好,再将内容复制到答题框提交。

    3.研修作业截止提交时间:7月14日。

     

  3. 发布者:丘秀霞

学生主体学习的地理教学设计

提交者:傅宜锋     所属单位:蕉岭县田家炳实验中学     提交时间:2015-07-06    浏览数:24     

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讲授新课:
1.
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位学生出场表演冬季与夏季的穿着,并说明原因。
学生、老师以掌声对表演者进行鼓励。
教师说明,这是同一地区不同季节气候对人类穿着的影响;
三位学生出场表演并说明寒带、温带、热带的穿着,并说明原因。
学生、老师以掌声对表演者进行鼓励。
老师小结:这说明不同地区的气候对人类活动影响。
学生阅读活动(一)冬季,北京人与大白菜的材料。
教师提问:这说明气候与人类哪方面的关系?同时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其他学生不断思考、补充,得出完整的答案。
[
学情预设]气候对生活的影响学习中,结合调查收集的资料,学生谈气候对人类的影响,学生讨论并表述自己的观点,说明不同的地区对人类活动影响差异,培养地域观念。由学生小组讨论,推选代表表述观点,其他学生不断思考、补充,得出完整的答案。学生可能出现各式各样的看法,教师要注意听,不对的观点要纠正,注意处理和应对各种偶发性问题等。
[
设计意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授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本堂课老师只是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让学生在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主体活动突出教学重点,改变学习方式,获取知识与能力,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2.
气候对人类生产的影响
学生举例说明气候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南方水稻,北方小麦等)。
活动(二)中,讨论小明和小强能否实现移栽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老师进而引导:同学们,气候对其它方面有影响吗?
学生举手表述自己的观点 (4位学生发言),说明气候对工业生产、对交通、对旅游等方面的影响。
同学们,气候对人类的影响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下面我们看洪涝、干旱的录相。
3.
气候灾害
同学们,气候异常一定会有害吗?请围绕这个问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请同学们不要急于讨论,先独立思考问题,再小组成员轮流发表观点,进行小组讨论,求同存异,得出小组较为统一的答案,最后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各组不断补充,得出完整的答案。
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老师下到各组去及时指导学生的学习,并观察学习效果。
学生代表小组发言。
老师组织学生再讨论。
最后,教师总结让学生认识到灾害是相对人类的危害而言的。
老师组织学生讨论晋江主要的气象灾害,并举例说明防灾措施和存在问题。
老师投影表格,边讲,边填表。总结晋江气象灾害,突破难点。
教师引导:前面学习了气候对人类的影响,那么人类对气候有影响吗?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思考,举例说明。
4.
人类对气候的影响
根据问题,学生讨论活动(四),气候变暖,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类对气候的影响。
学生分组表述观点。
学生用收集的酸雨、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等例子证明人类对气候的影响。教师归纳人类对气候的影响,深化学生对气候与人类关系的正确认识。
[
知识链接]     人类对气候的影响
现在由于人类活动影响了下垫面的面貌,改变了下垫面的粗糙度、反射率和水热平衡等方面,从而引起局部地区气候的变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日益增加,人类活动的影响就日益重要。
  人类的各种各样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增加了全球大气的污染,影响了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能的反射和散射作用,减弱了入射的太阳辐射数量,从而导致气温的降低。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交通和生活上各种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增加,据计算,从1860-1970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约增加了10%。二氧化碳能透过太阳的短波辐射,强烈地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所以,它对地面起着保温作用。大气的温室效应的强弱与二氧化碳的浓度有密切的关系。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温室效应的作用也增强,低层大气-对流层的温度将升高。到2009年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达400ppm。据此计算,全球大气的平均温度将升高近l,到2040年,将升高约2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废油排入海洋,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膜散布在海洋上。这层油膜能抑制海面的蒸发,阻碍潜热的释放,引起海水温度和海面气温的升高,加剧气温的日、年变化。同时,由于蒸发作用减弱,海面上的空气变得干燥,减弱了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使海面上出现类似于沙漠的气候。因而,有人将这种影响称为海洋沙漠化效应
总之,人为因子对气候的影响是复杂的。但其影响主要是通过以下三条途径进行的:一是改变下垫面的性质;二是改变大气中的某些成份(二氧化碳和尘埃);三是人为地释放热量。这些影响的效果又互相不同,有的增暖,有的冷却,有的增湿,有的变干。而这些影响又是叠加在自然原因之上一起对气候产生影响,且各个因子之间又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因此,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过程更加复杂化了。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目前还不能了解人为影响所可能产生的净效果。故为了掌握气候变化的规律和进行气候预测,弄清人为因子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二、课堂小结:
教师点击中国气象在线网站,以网站的《人与气候》实例小结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影响。表扬上网学习的学生;展示学生的地理小报,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去享受下一节课,引发高涨的学习情绪,掀起本堂课的高潮,让学生在表扬、鼓励、掌声中结束新课。
四、作业布置:
举例说明气候与人类的关系。(学生根据兴趣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完成)
1.
小作文100200字;
2.
绘图(漫画、图画等);
3.
小制作(剪贴、手工、动画等)
板书设计:
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影响
1.
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气候对人类生产的影响
3.
气候灾害
4.
人类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反思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以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为课题,突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会生,兴之所至,学风自成。本堂课的教学有三大特点:
1
、突出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的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之一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堂课是我校课程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课题的实验课。以小组合作学习为载体,以学生主体活动为突破口,逐步引导多渠道学习,形成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
2
、体现激励教育的原则。教育的真谛在于肯定中培养有创造力的人。在教学中不断肯定、鼓励、表扬学生,让学生在激励中不断进步,不断成功,健康的发展。
3
、现代技术教育与乡土地理有机结合。教学中制作课件,把网络引入课堂,以学生亲近熟悉,有感性认识的乡土地理为实例,在课堂中渗透乡土地理教学,认识乡土气候,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情感。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