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语文课不可或缺的四件“装备”
很多人认为语文课是最容易上的一门课,其实说来,语文课是最难上好的一门课。因为它是属于母语教学,所以它承载着比其它课程更重要的意义。一节语文课,包含的不仅仅是书本的课文讲什么,更多的是学生要从中获取怎么样的人生价值和意义。语文课在很多学生的眼里是如此的枯燥,不要说领悟其中的内涵了,就是课文的表面意思很多学生都不懂。所以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是很多语文老师最头痛的问题。究竟要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一、语文教师要具备深厚的文学素养。
人们常说:“给人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作为语文教师,丰富的文学知识是上好一节语文课的基础“装备”。如果一个语文教师连基本的文学常识都不知道,又怎么给学生传递知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自身要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要对历史、社会有自己的见解、能够独立地鉴赏作品、撰写文稿等。近些年来很多地方对于语文教师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语文教师在授课时,不再是大道理随便讲,而要求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方法时,要自身做好示范。例如: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不再是布置一个题目,列出要求就让学生写作,教师要自己写一个示范稿(又称“下水作文”),方便学生模仿学习。而在日常生活中,语文教师的素养对学生也是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富有文学底蕴的语文教师从其言行举止就能给学生传递文化,从而赢得学生的崇敬。学生经常跟这样的语文老师在一起,耳濡目染地也就开始努力学习。
二、语文教师要具备独特的语言魅力。
很多学生都觉得上语文课很枯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教师的语言魅力不够。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如果语文教师一整节课的语速、声调和响度都是一样的,毫无抑扬顿挫之感,学生上语文课就像是听催眠曲,上课的效率自然就低!由此可见,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很大程度上都是被语文教师的“催眠曲”给吓跑的。
针对这个问题,语文教师要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魅力,这是语文老师所需要的“装备”。无论是新课导入,还是品词析句,教师的语言都要简洁流畅,力求给学生美的感染和熏陶。语言艺术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能用正确的语言及富有感情的语调,对教材内容进行解读,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可以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让学生体会到课文的美。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富有美感的教学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美之所在。
三、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
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填鸭式”的教育,而是作为学习的主体。因而,语文教师在教学课程中要尽可能的创设情境,让学生以主人公的角色进入学习。例如:在讲解《曹刿论战》这篇课文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通过角色对话,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分角色朗诵是创设情境一个的方法。语文教师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角色演出,使学生在表演中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和学习。我在《黔之驴》这篇课文的授课之前,先布置学生小组做好课文场景再现的演出准备。到讲授这篇课文时,挑选一个小组进行表演,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立刻就提升起来了,教师也就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善于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的情境,是语文教师上好一节课的必不可少的“装备”。
四、语文教师要设计个性化的板书。
板书设计也是保证上好一节语文课的最后一个“装备”。板书是教学过程的辅助工具。教师借助黑板,将作品的重难点标明,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好的板书是教师的无声语言,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例如:在鲁迅的《故乡》一文讲解时,我设计了对比式板书,让学生通过“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比较,鲜明地看出“闰土”这个人物前后表现的不同,从而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说过:“语文板书是课文解说的高倍浓缩,要求有序、求精、求巧”。语文板书贵在精而不在多,多不一定好,少也不一定不好。教师要围绕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课文而设计个性化的板书。例如在《变色龙》一文中,有些教师的板书只有“小狗”“疯狗”“名狗”“贱狗”“乖狗”“野狗”这样寥寥几个字的板书就将文章中军官见风使舵、欺上媚下的嘴脸刻画出来了。透过板书,学生可以清晰的看见文中的军官是为什么被称为是“变色龙”的。
总之,教师的文学修养、语言魅力、情境创设,板书设计是上好一节语文课不可缺少的四件“装备”。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