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业标题:研修作业截止时间:2015-07-14
  2. 作业要求:
       谈谈各老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是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来引起学生兴趣的?请老师们尽可能举一些教学中的例子,字数不少于700字。
  3. 发布者:李灵霞

研修作业

提交者:古东良     所属单位:五华县兴华中学     提交时间:2015-07-06    浏览数:19     

 

浅谈情境创设的方法与实践

一、创设探究性实验,促进学生主动探求

案例:在“质量守恒定律”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提出探究问题: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之间有什么关系?根据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自主探究实验。学生们通过探究实验,获得了以下三种结果:(1)在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2)在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实验中,通过天平仪器的测量,发现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质量比反应前减少了;(3)在镁带燃烧实验中,生成物的质量比镁带的质量要大。不同实验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决定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与参加反应物的性质有关?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们继续实验并开展讨论,最后,学生在实验中发现:在大理石和稀盐酸的反应实验中,质量减少的原因是反应生成物中二氧化碳已从反应容器里逸出;镁带燃烧实验中质量增加的原因是我们在称量反应物时忽略了氧气的质量。然后让学生改进实验装置再进行实验。这“质量守恒定律”的结论由教师采用递进式情境创设给学生造疑,并引导学生解疑,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对大量的信息收集、分析判断、实验证明、探讨交流、多次参与实验探究等活动得出。通过这种情境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二、通过故事,创设情境 

在课堂上适当的运用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和传说创设情境,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我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给同学们讲“水变油”的闹剧。我首先提问:水能变成油吗?水能燃烧吗?让学生带着疑问来听故事。1983年,我国出来个王洪成,到处表演水变油的把戏,把一种神奇的药液滴到水中后,水变成了油,水

就像油一样燃烧起来!这就蒙住了不少人,以为真的出现了伟大的发明家。接着一些报刊对王洪成大肆吹捧,说这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就吸引了数以百计的单位和企业向王洪成投入了巨额资金,企图得到他的神奇药水,然而他们花巨额买来的是“膨化剂”,最后这些企业损失巨大。这原来是一个伪科学、假技术的大骗局。所谓的“水变油”只是个小戏法,实际上水是不可能变成油的。进一步问,想不想知道为什么水不可能变成油?等我们学了这节课就自然明白了。同学们这时激情高涨,很想知道答案,所以接下来的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大大提高。又如,我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先讲意大利“死狗洞”的故事,意大利有一个山洞,人穿过山洞安然无恙,而狗过山洞就会死亡。这个故事有的同学知道,所以可以让一个同学起来讲,学生听的很入迷,也很好奇,这样的情境创设作为开场白会把学生注意力全部转移到新课学习中来,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