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
1、要理论与实践结合,联系实际。
2、理论要有根据,分析要有实例。
3、字数在1000字以上。
如何组织好一堂高效的物理探究实验课
物理学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实验科学。一方面实验是物理理论的源泉。任何一个物理定律都有大量的物理现象、物理实验等事实和数据的支持。另一方面,物理理论最终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或者证实。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物理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探究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实验探究课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怎样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现就如何组织一堂高效的物理实验课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例如:在学习初中物理摩擦力这一节课时,提前布置学生在课余时间收集有关摩擦力的各种现象,如:鞋底的花纹、汽车的行进、自行车轴承的滚动、踢出去的足球、人们洗衣服等。在课堂上让学生对他们所发现的问题进行解释,让他们自己去感受摩擦力的世界。由此进行“从生活进入物理”情景导入。然后提出问题: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物理探究的角色。学生通过自己观察现象,并通过对现象的解释,然后进行讨论,教师点拨,得出结论:摩擦力产生的原因。了解这一规律后,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如:让学生用橡皮擦擦写在纸上的铅笔字,然后让学生解释:擦掉铅笔字的原因。物理知识和物理科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在相关课堂教学前后,我都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如观察彩虹、水的沸腾、观察家里各种用电器的工作等。这样,学生手脑并用,兴趣盎然。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转化为对物理知识探究的动力,正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的现象有新奇感才会激起他对物理规律的探究兴趣。
二、设置情境 激发探究欲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出于不放心的心理,往往把本应由学生探究的活动变成教师自编、自导甚至自演的活动。先规定好每一步的探究过程,学生在活动中只能充当配角,如在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的定量关系的教学中,有的教师上课之前就把所需的实验器材准备好,设计好实验步骤,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验得出结论。这种探究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无疑是一种束缚,学生在探究中应有的自主性被教师过分的主导性取代了。在合作探究活动中,教师必须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具有探究价值,有利于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内容。因为中学物理中并不是所有内容的学习都适宜于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进行的。如类似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只需适当的演示,学生就能明白而不需要探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教学中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设置情境引趣。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表达,质疑、探究问题的机会,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
创造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去学习。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去验证自己的推测,让他们在探索中去学习、去体验、去感悟从而真正领悟科学的精神和思想。在愉快而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科学的方法和技能。如:在“连接电路”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实验器材,在充裕的时间里,自行探究,但也不是放任自流,需进行适当指导,把全面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全面指导要简洁,有效,不要面面俱到。个别指导要适时,有针对性,在学生提出问题时,轻声引导学生解决。如:对个别学生连接方法的指导,对个别组损坏的小电珠的调换,都只需悄悄进行。又如:在“光的折射”的教学中,我给每个学习小组都准备了一只红外线小电筒、一个烧杯,一根玻璃棒和一些水,让学生自己去观察现象,得出光的折射的一些规律,学生做实验的热情高涨,各小组点子多,共同完成实验。经过各小组观察得出了很多结论,总结如下:
(1)光在水中和在空气中都是延直线传播的,但是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或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光就会改变传播的方向。
(2)光从空气中垂直射入水中和从水中垂直射入空气中时,光
的传播方向都不变。
(3)竖直放置的铅笔从上面看上去在水中的部分好像变短了,
而从旁边看过去,好像变粗了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后获得的知识,印象一定比通过常规的方式得到的知识深刻。
三、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不以老师和同学所做的为规为矩,强
调自己的见解要与众不同。鼓励学生多角度地去观察和思考问题,多方面地去探究问题,支持学生的那些与众不同,而又合情合理的答案。而不是要求学生的思维和精神随着自己的转,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在中学的物理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可以探究的地方,教师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探究中去思索、去发现、去创新。例如: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要给与肯定和大力的表扬,即使学生的一些想法是不正确的也要给与鼓励,而且在指出其中的错误时,语气要委婉,以保护学生的上进心和探究精神。因为探究本来就是一种探索活动,去探索别人没走过的路,失误是在所难免的,对此,教师首先要肯定其探究精神,然后与学生一起找一找失误的原因并鼓励和引导学生再次探究,在学生尝试进行新的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发展学生勇于探究的信心和深入探究的能力。例如:我在上“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这一节课时,首先,我问学生杠杆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平衡,学生给出的答案很多,但我都没有给与肯定也没有否定,而是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并为每一组都准备了一套器材,让大家自己去设计实验,并自己去做,然后自己去验证,学生们显得很兴奋的,做的很认真。虽然他们最终得出的结论很少有完全正确的。但只要他们做了,经历了,真刀、真枪地干了,他们会在科学素养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我们所追求的是他们的“真情实感”亲身体验。
合作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是实施新课标的需要,不能仅
把它看成一种教学形式,而应把它视为一种教学理念,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的理念,它不仅要求学生动手、动脑,而且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创新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探究性学习可以无拘无束地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基本的至关重要的“看家本领”。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由客体变成了主体,就不会站在“教”的对立面机械、被动地接受,而是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将以“授业”为主的“课堂”变成以“求知”为主的“学堂”,从而将他们被压抑的学习积极性、求知自觉性和思维能动性尽情彰显,进而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提高物理探究能力,从而创造出一堂高效的的物理实验课。
© 2012-2062 中国教师教育网 版权所有。保留所有权利。 京ICP备12024815号/京ICP证120554号